早上刷新闻时,一条酒店广告让我皱起眉——文案写着“一线海景+军港全景房”,配图里军舰的轮廓清晰得能数清舷窗。要是搁以前,可能有人会说“这房视野真巴适”,但现在得敲个警钟:这哪是卖风景,是把国家安全当成了流量筹码。
据国家安全部22日披露的案例,最近不少商家玩起“擦边球”:有的高端酒店在平台上挂出“可近距离观军舰”的海景房套餐,详情页里附的照片能看清军港的布局;更离谱的是个别开发商,为了凸显楼盘“区位优势”,用无人机航拍周边敏感单位,把画面剪进广告里,美其名曰“稀缺景观配套”。这些看似“吸睛”的操作,实则踩了大红线——已经涉嫌泄露国家秘密。
作为前电视台编导,我当年跑过国家安全题材的专题,采访过的专家说过:“国家安全不是口号,藏在每一个‘看似普通’的细节里。”比如消费者可能会想:“我就是住个房,看看军舰而已,至于吗?”但反过来想,你拍的照片、发的广告,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截走,当成分析军港位置的素材——这不是“看风景”,是给国家安全埋隐患。还有商家觉得“我就是蹭个热点,没赚多少钱”,可法律不管你“有没有恶意”,只要碰了敏感信息的红线,就得担责。
其实早在《国家安全法》里就写得明明白白:所有企业、组织都有防范间谍行为、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。商业广告不是“法外之地”,更不是“流量洼地”——你卖海景房可以,但不能把军港当成“卖点”;你做营销可以,但不能用敏感单位当“背景板”。就像这次被查处的商家,原本想靠“看军港”涨订单,结果把自己送进了法律的“关注列表”。
这次国家安全部站出来提醒,就是给所有商家敲了个响钟:流量再香,也别碰国家安全的红线。要是真犯了错,《反间谍法》《国家安全法》可不是闹着玩的——轻则罚款整改,重则追究刑事责任。
咱们普通老百姓也别当“吃瓜群众”,要是刷到这类“看军港”“拍敏感单位”的广告,直接打12339举报,或者上国家安全部的、公众号反映。毕竟,国家安全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,是咱们每个人的“底线”——守好这些“小口子”,才能护得住咱们的“大平安”。
说到底,商业广告要讲创意,但创意得有边界。海景房的卖点可以是“看日出”“听海浪”,但绝不能是“看军港”——因为有些“风景”,不是用来卖的;有些“流量”,赔上的可能是国家利益。别等被查了才后悔:流量游戏,真的玩不起。